【www.biosite.cn--主持词大全】
一股“大农业”投资热潮在国内逐渐形成。投资农业的重头戏之一成为发展“庄园经济”。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达150多万家休闲农业特色农户(农家乐),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达1.2万多家,近300万人的直接从业人员,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900亿元。
特别是以吸引城市人为主的城市周边的休闲旅游农庄尤为火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它们的生存状况并没有那么好。
“庄园经济”是乡村旅游的一种新业态。主要就是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目标。
不得不说,打造一个现代版的农业庄园前景广阔,市场需求。但是现实却举步维艰。缺规划,缺特色、缺资金、缺文化、缺人才、缺管理、缺品牌,这是普遍休闲农庄经营的痛点所在。
农庄存在的问题:
其一:农庄项目的新鲜力不足,吸引人不够,没有人流量。
许多经营者反映,客流量不聚焦,受地域和投资规模限制,优势不明显,农业项目投入周期长,回报慢,一句话,靠天吃饭是主要现状,旺季忙不过来,淡季闲得要命。
农业的季节性是一个硬伤,许多经营者对此都是束手无策。除了整合内场和做好基建工程,好像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这是一个深层次原因:年分四季,地分五谷。春季赏花,秋季摘果,平常吃吃农家菜。从最初达到某一峰值后就很难再次超越,开始走下坡路。即使是农家乐,特色项目在一年之中,农庄内所能承担的只是很少的一段时间。
其次:就是农产品附加值太低。
很多初级品只是经过简单加工就流入市场,竞争力低。产品价值低,利润就微薄。发展庄园经济如果还是跳不出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农业的圈子,那只有死路一条。试想,即使人流如织,但人均消费不足20元,又有什么用呢?要知道,生态项目在人多的情况下,安全性、破坏性和环保性都不是小问题,套用市场上店面评效比分析:此时,人多反而是一种负重。
要想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摆脱普通、低档、原料型产品,就必须开发优质、高档、专用、深加工产品,同时要融入其它元素充实农业内涵,把握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特色的发展方式。打个比方,一斤青菜与一斤草莓的利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农庄如何运营:
有的以传播理念为主:主张种植有机绿色农产品,为项目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为保障,按照有机生态的环境标准建设,通过有机认证和有机种养殖,吸引一批志同道合的消费者群体。同时开展动物家禽喂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活动,让消费者体验乡村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
有的以传播生态为主:强调的是一种生态环境,低碳环保、有机乐活的理念。农庄借势宣传当地土壤中含有的独特微量元素,例如湖北省的钟祥市和仙桃市就明确提出建立和打造富硒产业开发项目,传播独有的地块价值。
有的以打通农业生产链为主:集产品的种植、加工、包装、储藏、物流运输、销售等于一体。因为是自己的农场,所以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绝对的信心,田野地头现采现摘,生态绿色果蔬也是消费者最喜欢也最愿意购买的。
有的以生活度假项目并结合休闲地产项目为主:让久居都市的游客在乡野田间享受一种慢节奏、自然品质的生活方式,而这正是市场的新兴需求。如以农家乐餐饮,游泳池与儿童乐园配套,修建文人雅士、画室长廊式等景观小品,吸引高品质消费人群关注和聚会。
首先,要确认农庄经营方向是生态还是有机,是乡村度假,还是乡村生活……
经营者只想借区域优势经营是不够的。借势更要引势,化被动为主动。
现今,传播口号主题重复、缺乏个性,以照搬照抄、模拟仿效居多,内容相差无几,缺乏科学性、真实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缺乏认真的市场分析和真正的创意,为造景观建造景观,结果当然是惨淡经营或仓促收场,并且造成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一直以来农庄生态对游客来说都是走马观花式的纯观光型活动,参与性娱乐项目比较少,从而导致游客的重游率很低。所以在创新上必须要策划出新,赋予农庄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例如可以对静态景观进行改造,设法在静态景观中注入动态元素,以增加游客的互动性。
其次,要经营好自身的个性。
做任何产品都要做到极致,做到专注。建设一个好的主题式农庄旅游项目,应充分重视分析市场定位和市场占有率,对文化内涵做出正确的商业价值判断,提高重游率和投资收益比,并通过旅游乘数效应带动当地其它行业的发展。成功的主题农业旅游项目都是个性鲜明、各有千秋,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也就是旅游业常说的“特色”,有的甚至具有不可模仿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