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经典语录人哲理】净空法师佛学经典语录100句摘抄

发布时间:2018-09-08   来源:经典文章    点击:   
字号:

【www.biosite.cn--经典文章】

净空法师佛学经典语录100句摘抄

  净空法师(1927年2月15日——),俗名徐业鸿,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于众多典籍中,对佛教净土宗着力最多。

 

  曾任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印尼夏利悉达亚都拉回教大学荣誉博士,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净空法师立身处世不变的原则。“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是他讲经教学纯一的主旨。“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则为其生命中真实的意义。

 

  净空法师佛学经典语录

 

  1、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2、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3、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4、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忍,是修行者的功夫,宽容的涵养,仁者的心量,故“仁者无敌”。为什么无敌?何以无敌?乃是仁者不与小人计较,他们为千秋万代而争,不为一时之气而争。他们为救苦救难而做,不是为个人私利而做。

 

  6、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7、忍辱,不但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8、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9、何时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愚痴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完成空。

 

  10、“嗔火能烧功德林”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和功德。

 

  11、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长或短莫埋怨,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因果显。万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闲一日仙。

 

  12、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13、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14、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15、有些行为我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错。我们应该慎言,但不该说而说固然不对,该说的不说也不对。比如历代祖师大作狮吼,他们如果缄口默言岂不是大损失?又如发现一个间谍或坏人不去检举,因而危害到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这样的慎言和持重是不可取的。保持对事物的正知正见是重要的。

 

  16、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17、口才是银子,沉默是金子。

 

  18、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惩尤猬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共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19、不管一个人说得多好,你要记住,当他说得太多的时候,疑终究会说出蠢话来。

 

  20、三缄其口为宜!世人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当然,过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21、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22、人说一句诺言,每视为无关轻重,殊不知尚须另造二十句诺言,以维持其先发之一句也。

 

  23、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24、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只为强出头。

 

  25、从家是说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却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2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7、学者事事要自责,慎勿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28、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终累大德。”

 

  29、人能仔细反省,就会生起悔过自新的勇气来。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痛痛快快,切切实实地把它表露出来,从反省中去认识自己,从反省的镜子中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

 

  30、古今达士之为人处世、涵养识见是智慧之结晶,可令学人受用终生,但我们也不能僵直理解、机械照搬,比方说“君子不妄语”,当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拜访,过了吃饭时间,主人问:“吃了饭吗?”你明明未吃,为了不打扰对方,却回答说;“吃过了”。纵然欺骗了对方,其出发点却是好的。又如医生安慰患了绝症的病人,虽然打了妄语,但其动机是善良的。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在正知、正见、正行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3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成功的第一步。

 

  32、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33、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34、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35、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36、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37、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38、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39、节欲戒嗔,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40、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深厚而得祸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41、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退让。世人多半为追究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别人的见识。

 

  42、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43、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祸,亦以远祸。

 

  44、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45、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46、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47、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48、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49、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

 

  50、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51、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养心。

 

  5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治之以淡。

 

  53、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54、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能否做得到。

 

  55、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限意未,亦有无限受用。

 

  56、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责焉?

 

  57、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悔字。

 

  58、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无此念闪,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

 

  59、一息尚存,弥天恶犹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善念,随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60、作福更宜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61、悔前莫如慎始,悔后莫如改图,徒悔无益也。

 

  62、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63、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

 

  64、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当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65、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66、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67、成人之恶,罪莫大焉。导人为善,德莫大焉。

 

  68、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生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

 

  69、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70、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71、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72、急难救人,一善可当百善。

 

  73、得放宽时且放宽,积些阴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顺知退,好景须留日后看。

 

  74、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75、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人生骄与奢,有始多无终。

 

  76、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从一个角度去看,而应保持多角度乃至圆的观察。叫你看破、放下、叫你不要追逐名利富贵,不等于叫你不可随缘,而是要你在思想境界上保持这样的高度,不贪羡,不追求,但随缘。有这样的境界的人,官做得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因为他们只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真正为了功名,为了钱。

 

  77、 有人问我是否要钱,或希望受到重视等等,我说,如果是这些有必要得到而又可以得到的话,我是不会拒绝的,但是我不会因为求之不得而失望。

 

  78、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温馨第一乐。

 

  79、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

 

  80、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81、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你处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82、满足,是至高无上的财富。健康,是至高无上的利益。安详,是至高无上的幸福。

 

  83、知足,绝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不求进取而消极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不要驰逐于色声等五欲,不要玩物丧志,而要省欲除奢,俭以养廉。这样的人才会有作为,才能对人类社会有大的贡献。

 

  84、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想来总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85、要用淡泊的眼光看世情,则富贵好比过眼烟云,用知足的心来取舍万物,则清净心不为物所染。儒家所谓: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86、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知足,过着心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87、清高的人格,是由于能视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我们能对物欲减少一分,我们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们对世间的情念减少一分,我们的道念就增强一分。

 

  88、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89、万般随缘过,一切随缘了。只见活人论是非,不见死人道丑好。世人都为不忙之事忙碌,只要三寸气在,名利争执不休,殊不知无常期到,请问能带走多少?皇帝一死,江山也丢,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90、时间是无头无尾无影无踪的,无论你拥有多大的权力与财富,拥有多高的学问与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91、时时思及人生岁月匆匆,何必汲汲营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无常的一切。

 

  92、茫茫生死事难知,碌碌终生何所得?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他人忙。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修?

 

  93、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时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94、天地有万古,此身不易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人身难得,人命只在呼吸间,一失人身,万古难得。

 

  95、看破、放下不是消极的,教人家看破、放下,不是叫你不认真,不是教你不负责,不是教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恰恰相反,只有真正看破放下后,才能真正做到这些。比如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慈,但都不必起贪爱心,要心无所住,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并不是叫你什么都不要管,而是要你虽知一切法,但心不随境转。比如见一美好东西,虽见而心不爱著;见一丑恶的东西,虽见而心不厌憎,这就是心不随境转。

 

  96、能看破,才能放下;能放下,就得自在。

 

  97、从许多事情看,一个人作恶作善,不但佛菩萨和天地鬼神都知道,并且多少年也不会消失,好象有个档案袋,详细记下善与恶,随着业识一世一世地流转,切不可说因缘果报是迷信,正象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98、物成有败日,人生有死时,善人得好报,恶人有怨对。

 

  99、害人得害,行怨得怨,骂人得骂,击人得击。

 

  100、奉劝一切世人,法性本来空寂,时时反省为要,因果丝毫不爽。每日动念行为,自做还是自受,检点功过多少,谁也替你不了。

 

本文来源:http://www.biosite.cn/content/69/271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