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osite.cn--资讯】
又是中国一年一度的植树节。30个植树节过去,祖国大地添绿肯定不少。30年全民植树,谁知道其中成活了多少?我想,这一定是个庞大而难以统计的数字。但是“成活”是植树之目的,而不是为应付节日走过场。
应当肯定,植树节活动一年比一年讲究实效。但是也不讳言,轰轰烈烈搞形式、做秀的现象,近几年来在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像几年前在杭州植物园里种下的那片银杏林,名字很好听——“明星林”,可是至今有哪个明星去关心过它们的死活?可想而知,“明星林”难成明星,靠明星秀造势的“春风”,三月来,四月就去了。
说起植树节,民间的顺口溜很有意思:年年植“数”不植树,年年造林只造“零”。这是对不重绿色只重形式的“植树秀”的莫大讽刺。是的,往年我们都看到过,每到植树节之际,许多单位和团体就会组织人马,一窝蜂地赶往郊区、山乡种树,拍照、摄像、报道,一阵热闹过后,那些种下去的树木或树苗马上就成了“弃儿”,不久成为“孤魂野鬼”。
这场“秀”的主角,不乏一些地方的各级领导。浩浩荡荡一支队伍前呼后拥而去,到了现场锹几锹土、倒一桶水,也就装装样子,算是带头植树造林了。其实,那些树坑、工具,都是有关单位提前一天雇请民工挖好、放好的,这种植树劳动显然很失真。据说,曾经某地林业局为了领导“植树”,竟然不惜毁林平地以腾出植树的地皮;而某乡竟让500名教师停课去挖树坑,为领导植树做准备……这些重形式不重绿色的“植树秀”,要是让本山大叔们演成小品肯定叫座。
有人为每年的植树算了一笔小账(大账肯定无人能算):就算每棵树按30元计,一个单位按200棵计,一个城市按100个部门或单位计,一年的植树花费是60万元。如果再算上人力和车辆等费用,年复一年,这笔数目是多少?此账无算!不过,花钱能种活树也就罢了。问题在于很多流于形式的植树,仅仅为植树而植树。有的城里人即便“认养”植树,但其中很多人“热情”过后,因路远等原因难以后继,以致受冷落树木枯萎而死。
这般“三月‘狂种’,四月‘送终’”的植树闹剧,这种把植树当作赶时髦的活动,再也不能年复一年地上演了。
有植树的热情和行动值得肯定,但我们更提倡另一种形式、无形的间接“植树”,那就是少砍树、少用树、少用地,人人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少用和节约每一件树木制品,人人都注重“低碳”生活。国家之所以设定全民义务植树节,并不是非要我们在这一天去植树造林不可,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要有维护人类居住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