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qq微信号怎么办_人死后QQ微信号怎么办?苹果公司遭起诉?

发布时间:2019-05-13   来源:资讯    点击:   
字号:

【www.biosite.cn--资讯】

对于我们现在的这个信息化时代,人人有个微信号QQ号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死后这些数字数据会怎么处理呢?

 

但是对互联网这一代人来说,都不免有一个隐忧。 死了之后,我们的微信、qq、微博这些劳什子该怎么处理? 然而现实并不会让你那么纠结。根据《微博服务使用协议》第三章第四条的规定:如用户在申请开通微博服务后在任何连续90日内未实际使用,则微梦公司有权选择采取以下任何一种方式进行处理:回收用户昵称、回收用户账号或停止为该用户提供微博服务。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现在,网络用户还是以年轻人居多,暂时不用考虑“怎么没了”的问题,但越来越多的父母一辈也加入到微信群里,给自家孩子分享养生秘笈。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10-39岁年龄段的比例达到75.1%,10岁以下低龄群体和40岁以上中高龄群体的占比均显著提升。

 

Facebook

 

于是就不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2015年11月,广州一位陈阿姨的老伴辞世,夫妇二人曾到许多国家旅游,老伴在朋友圈里留下了大量风景照。当陈阿姨想打开老伴的微信下载照片时,却因为不知道密码只能作罢; 2010年5月,山西王先生想把父亲生前的网络日志、照片等资料下载下来作为纪念,但腾讯公司要求他提供逝者本人的基本资料和联系方式,还需要提交号码的使用资料、密保资料,并邀请父亲QQ里的好友为其“作证”,否则就无法得到密码; 市民张先生曾帮已故母亲在某社交平台上购买过基金,结果要取出的手续太繁琐,最后只能是“人没了,钱没花了”,三四千块就封存在账户里。 假如你有一天不幸归西,你的QQ号码、聊天记录、日志、照片乃至宠物、Q币等一系列腾讯产品,对方并不会给你保留下来。

 

这就是传说中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我相信,99%的用户在装软件时都会直接打个勾同意,而绝不会像神经病一样逐字阅读“软件许可协议”。 而当亲友想处理这类“去世账号”时,鹅厂乃至国内大多数软件商家都会告诉他“遇到此类情况可通过客服渠道和公司联系,将依据用户协议和法律法规处理”。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合法地删了你的数据。 不难看出,一些软件和社交网站并没有把问题考虑周全,至少并不完全适应中老年群体。当然,这其中有运营商自己的考量,比如确实是在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另外可以通过清除数据来提高运行速度,并减少公司管理账号的负担。 一些上网的长者觉得,在网上留存的照片、文字、种子(划掉)和资金等,如果后辈喜欢,完全可以作为遗产留给他们。但这类数字财产并不像现实中的遗产那样,留下一纸文字就能化解。 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账户、密码等数字信息属于个人信息,而非物权法上的个人财产,这类信息能否继承,还需要法律予以明确;而社交账户中的资金余额属于私人财产,可以依据法律继承。不过,如果继承人不知道账户、密码,公司又拒绝提供相关信息的话,就只剩下扯皮了。 所以,数字财产的保护和继承,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未雨绸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账户、密码告诉一个信任的亲友,或者在一个神秘的本子上留下线索让后人去推理。时不时另做一份备份也很重要,硬盘这东西并不是完全可靠的。 当然,要是有不能见人的文件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Facebook

 

Facebook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虚拟墓地 对于死者的网络财产处理,忍不住要夸一夸那些国际化的大公司了。 一方面是成熟的企业对各种情况有完备的应对方案,另一方面,他们遇到这类纠纷比较早。 2005年,美国士兵贾斯汀·埃尔斯沃思在伊拉克阵亡。他的父亲随后向雅虎公司提出,要求拿到他在雅虎上的账号、密码,以便得到儿子的留言、照片和邮件,借此满足家庭的怀念之情。然而雅虎以侵犯隐私权予以拒绝,并表示用户协议中写明长期不用的账户将被删除。双方最终闹上法院,法官判决雅虎将士兵的电邮移交给他的父母。

 

这个案件,拉开了关于“数字遗产”各种撕扯的序幕。 比如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先听好的吧。假设你现在30岁,那么80年后你驾鹤西去时,QQ、微信的账号不知会传到哪个00后的手里,然而Facebook的账号,还是你的哦。因为Facebook不会删除去世用户的资料,这些账号会自动变成“纪念版”供他人缅怀悼念。 坏消息是,Facebook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虚拟墓地。

 

Facebook

 

果然,地球越来越不让人活了。 于是有统计学家算出,到2098年,Facebook上的死亡用户数量将超过活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非死不可”。额,入华的事还是缓一缓吧。 就算将已故用户的页面做成专门的“纪念版”也不讨好,许多家庭更希望获得亲人账号的控制权。但账号是不能直接删除的,唯一方法就是得到密码、登录账户后将其关闭。不知道密码的话,还得上法庭。 为了免除这类麻烦,Facebook在2015年2月专门修改了针对去世者账号的新政策,允许用户指定一个联系人继承账号,在他们死后管理账号的部分内容,也就是在注册时增加了“遗赠联系人”(Legacy Contact)的选项,此外,用户也可以选择在去世后自动删除账号。 早些年,Google也推出了类似政策,支持用户选择数字遗产继承人,财产包括Gmail、云存储和其他服务数据。这就相当于让你的好基友到你的数字墓地去看坟。 Facebook和Google在数字遗产的处理上算是走在前列,其他大公司的对策则各有不同,比如微软可以给家庭成员做一张记录用户生前操作数据的光盘,然后封存账号,家属需要提供授权书和死亡证明;Twitter、 Instagram和LinkedIn的做法类似,家属主动联系并证明自己与死者的关系后,就可以要求关闭账号。

 

不走寻常路的当然是苹果。如果用户希望继续使用逝者的手机或平板,就必须提交死亡证明文件以及证明自己拥有处理逝者数字内容的权利。而一旦逝者只在一台设备上保存了数据并设定了密码(运行iOS8及更新的系统),那苹果公司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前些日子FBI要求苹果解锁一台罪犯使用的iPhone时,苹果就是不从。而你在iTunes中下载的音乐可以在去世后撤销,iCloud内存储的电邮以及数据也会在用户去世之后被删除掉。 于是,演过《龙胆虎威》的布鲁斯·威利斯得知自己花了几千美金买的音乐没法留给女儿,正打算对苹果提起诉讼。

 

Facebook

 

在虚拟遗产上,外国的月亮更圆吗? 表面上看,在美帝和大公司去争这些数字遗产,好像打官司的胜算还挺大。但实际上,世界各国都还没拿出对数字遗产明确的法律。 在美国,马萨诸塞、威斯康星、康涅狄格等几个州有明确规定,遗嘱的执行者有权获知亡故人的网络账号,但这样的条文明显违背了科技公司与用户之间的隐私保护协定。关于“数字资产”的定义也是争议不断,比较宽泛的说法认为,凡是人们储存在网上、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数字资产,这就包括了你的各种账号、文件视频照片日记等资料以及音乐、电子书、网游装备等等。 也就是说,你在Dota里得到了一把绝世的碧血屠龙大宝剑,挂在淘宝上标价20元。如果是现实中的实物,你就拥有这把剑的专有权,而如果属于数字资产,合法性就值得推敲。因为一旦认可前者,就要认可虚拟财产的合法性,但没有哪个国家敢把虚拟财产列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否则,就等于认可网游公司拥有了印发钞票的权力。 想象一下需要买个包子都要花Q币将会多么恐怖。 既然如此,对于网络资产的处置,最好还是防患于未然,把想留下的东西告诉信任的人,不想被人看到的隐藏好,这样就避免了后面的很多麻烦。 从伦理的角度出发,在现代社会,生命的结束可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那些社交网络上不再亮起的逝者头像最初带给人的是怀念,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种负担——本来应该忘却的,却时常不经意地提醒你回想过去。

 

然后突然有一天弹出个状态更新或者生日提醒,那感觉,是不是还挺酸爽?

本文来源:http://www.biosite.cn/show/16/38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