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osite.cn--资讯】
和孩子同龄的朋友聊天,谈起将来儿女们的婚嫁,自然是车房都不能少了,我一直很纳闷问道:“一定要买吗?为什么一定得父母买?”因为对于我这样白手起家,从父母那里得到些许馈赠就会感觉给父母增加了负担的人来讲,这样的观点接受起来实是不易。父母养育儿女已很不易,盼着儿女长大了,大学毕业了,我又怎可厚颜地再要父母为自己的婚事买单。对于我来讲,那是我的自我,我的良心都不能负担的生命之重,所以我无论如何都是不肯向父母伸手要钱的,哪怕在最困难的居无定所的日子。对于为女儿的我,向来是报喜不报忧,不让父母为自己多操一分心。我想只有世界观大体相同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亲人,自然我对儿子的期望也是这样的。虽然很多时候这只能是父母一厢情愿的意愿,我也明白孩子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他不可能是任何人的翻版,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父母都要尊重,然而作为父母显然不会希望孩子成为和自己完全相反的人,一个自立自强的父母,养育出处处需要父母保姆式照顾的孩子,于我来讲实是人生的悲剧。
“我们那时候结婚都是什么都没有,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都这样。”女友解释说。这也许是最普遍的父母对这种现象的一种妥协和解释---“现在都这样”。其实这话推敲起来,也只是托辞而已,怎么可能都这样呢,时下不是仍有那么多凤凰男孩在奋斗吗?况且我们那个年代结婚也不是所有人什么都没有,中国婚嫁风俗向来风行,从来没有简朴过。我小时候中国尚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能够果腹的人家就算得富裕,但这并不影响举债婚嫁的风俗,那时候当然不存在房车的消费,但锦衣华被,上好的衣柜家具都是不可或缺的。常常听大人们讲谁谁家的儿子结婚,借了10年都还不完的债,谁谁嫁女儿彩礼要得婆家倾家荡产。大人们在谈这样的事情时,口气中自然流露出无奈和对这等儿女的鄙视,也许从那时起就根植了自己不要做那样人的个性。然而重要的是,我曾经见过无数繁华热闹的婚礼,风光美艳一时的新娘,但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些新人,后来因为盛大的婚礼和丰厚的彩礼嫁妆而从此发达幸福,从此过上了比其他人家更优越幸福的生活,不出两年,那些油头粉面,身着光鲜的新娘便和路边拖着流长鼻涕孩子的村妇没什么两样了。后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了,到我兄姐那代人,结婚时流行家电了,富裕的人家自然也是几大件一应俱全,而简朴人家也只是象征性地买一两件。时光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到了我婚嫁的年龄,时代在进步,彩礼当然也由具体的用品一跃升级到最实惠的人民币,男方家要给女孩上万元的彩礼,其中包括金银首饰,家电家具,一切随新人心意购置。所以我们那个时代也绝不是都什么都没有,我和女友这样什么都没有就把自己嫁了的也不是多数。所以哪个时代都有一心啃父母的孩子,也不缺自强自立的儿女,这跟哪个时代没有直接关系。
但我想不同的不是时代,而是我们在时代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了。作为奋斗的一代父母,在经济大潮中奋斗拼搏多年,结果就是只要努力的,多少在社会中的位置都会有所改善,经济状况有些好转,甚至多少有些积蓄了。他们自感有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好一点的物质条件了,但如此不劳而获的孩子和自己的奋斗观又完全格格不入,为了给自己心理上一个接受的理由,就这样解释吧“现在都这样。”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婚俗是房车,到我孩子们婚嫁的年代我想肯定不是这个了,或者是私人飞机什么的也未不可期,可以预期的一定是当时时下比较贵重奢侈,要耗费普通家庭一代人积蓄才能购置得起的东西,这就是中国人的婚俗,与时代无关。很多中国的父母奋斗一生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为儿女寻得一门体面的婚事,风风光光地让孩子们走入婚姻的殿堂,从此幸福地开始他们王子公主一样的婚姻生活。
然而人生就是如此常常事与愿违,故有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之说,作为过来人的父母自然明白人生不是童话,婚姻更不是殿堂。没有多少人的人生会因为有着上代人半生的铺垫而从此一帆风顺。时代虽然不同,但不变的是发展,过去的锦衣华被,几响几喇叭,几室几厅,或者将来的什么飞机,都会随着发展而成为普通消费品,社会上又会出现很多新的价值高昂,又能挑起人的欲望的东西,父母倾半生之力为儿女们打造的富丽殿堂,最多撑不过5年,就会发现在社会上那一切都已算不得什么了,要撑起自己在社会上的面子和自尊,必须需要新的行头和物质了。自然我们无法要求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青年时代就能够从内心寻找到自我价值,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还是以物而喜,以己为悲的。那么当人生走到这个阶段时,作为父母的又可以拿什么给孩子们呢?
我当然不反对孩子困难之时父母伸出帮助之手,我也很喜欢儿孙绕膝的传统家庭模式,给孩子购置婚房也不是不可以,我只是认为这并不是父母必须的和最重要的责任。无论谁的人生终归要自己活过,做父母的无论如何想替儿女们活过都是无济于事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俗念的话里藏着的是朴素的真理。做父母的究竟该给孩子什么?作为父母的角度,什么都是该给的,我们给了孩子们生命,自然更想给他们幸福,没有哪个父母在孩子那里是吝啬的。问题在于父母能给孩子们什么?有些东西是超出人的能力范围所及的,大部分父母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给孩子能够给的东西才更有价值一些。
有一些人抱怨付出了三代人的努力,父辈未曾给他们留下片瓦,他们不仅要为自己买房子,要给下一代买房子,父辈养老还要靠他们。让我说,如果他们活得够长,他们还要给第三代买房子。这些人用他们毕生的付出赢得了他们的人生话语权和心理优势,所以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宣泄他们人生的不易,抱怨人生的不公,然而作为他们的子辈呢?他们除了可以伸手接受父辈的馈赠之外,连抱怨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还要被父母和社会归类到“啃老族”。他们在上一辈的馈赠中,失去了自我创造和建树的动力和机会,守着一点点小小的确定的幸福甘于沉沦,而放弃了人生的精彩。父母过多的给予已经将孩子们成长的空间挤压掉了。
我想现在很多的父母有了给孩子更多物质享受的基础,所以现在这一代的年轻人貌似格外幸福轻松一些。有房有车,吃喝不愁,有了孩子还有一堆的免费保姆,即使现在不都这样,但至少有那么一个阶层普遍是这样。在如此貌似幸福的人生中,我想这些孩子一定缺少了对人生的掌控感和自我的自信,因为这一切都和自己的努力无关。我想绝大多数成年孩子在向父母伸手要钱或经济上依赖父母时,内心一定是有愧疚感的,即使这感觉他自己可能感受不到,即使他的同龄人都在重复着同样的行为,也只能是给自我的一种麻痹。感觉不到并不等于不存在,那只是心理严重扭曲的表现,愧疚是一种极负面的情绪,无意识的愧疚感会导致身心的疾病。作为父母。我是绝不允许自己让孩子从我这里获得这种情绪的,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应该是感恩和爱而不是愧疚和依赖,孩子们的世界应是充满自强自信的阳光,靠自己努力得到并满足物质的需求。
另外这样的貌似小幸福,也在年轻人最该奋斗的年纪麻痹降低了他们对奋斗的需求,这个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孩子犯了错很容易改,年轻人跌了跟头很容易爬起来,而一个中年人跌一跤,那恐怕要很久方能站起来了,有的就会就此一蹶不振了。我们让孩子们小时候犯错,青年时期碰壁摔跤,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很好地完成,等到他们中年时期,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人生责任之时,再开始做事犯错摔跤,这将是多么不幸的人生。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父母能给孩子的真的不多。我想很多父母都懂得要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健康的身体,博大的胸怀,良好的品德,完整的人格,但最终很多父母给的最多的还是物质享受,因为很多人只能给这个,其他的都深感无力。但在我看来最最不能给的恰恰是过分的不劳而获的物质。作为一个父母,如果不懂教育,没有知识都没有太大关系,我们的父辈们什么知识都没有照样养育了优秀的儿女。但现在的父母在经济富裕的时候,能够理智地看待孩子物质方面的享受,这要比奋斗半生为孩子买一栋新房对孩子更重要一些。我们富裕了,希望孩子们有更好的生活没有错,但一定要理智。孩子们在他们的年龄阶段是不是需要享有和父母同样的物质满足?在他们自己还没有能力养家糊口时,物质上的应有尽有将剥夺他们该有的人生压力,这压力迟早会来,来的早些会更好。
然而理智的父母做起来最是不易,不仅不能盲目地满足孩子物质需要,要撕下社会加在身上“好父母”的标签,而且父母自己要人格独立,不需要从孩子那里证明自己,也许还要承受世俗的偏见,孩子的不理解,甚至背上“不负责任的父母”等等骂名。但为了孩子,我们不是什么都可以付出吗?如果你有勇气,那就付出你在社会上“好父母”的美好形象吧。
人生有播种才有收获,这是简单明了的道理。就如我儿时看到的光鲜一时的新嫁娘,不久就沦为普通村妇一样,命运不是靠别人或父母能够掌控的,也许正是因为对父母过多的期待,也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只落得短暂的繁华。人生终究要自己负责,作为父母要早一点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这应该是父母能够给孩子,也是最需要给孩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