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款]2018年5月最新《诗刊》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2-06   来源:读后感    点击:   
字号:

【www.biosite.cn--读后感】

5月的《诗刊》如同夏日里晶莹剔透的阳光,在字里行间闪烁着;又像夏日里绵绵的雨夜,淅淅沥沥间,便可洗涤心灵。

 

这一期以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作品《这儿真美妙》为开篇,作为苏联白银时代最伟大的诗人,阿赫玛托娃告诉我们,尽管环境是“寒意凛冽”的,可是冰雪里却“包裹着玫瑰”;尽管“雪野空旷”,但依然可以看见那些“属于我们的记忆”。正如肖炜《记忆何以不断被回溯》中所说的——“物景之美在于其勾连的情绪”,也许诗歌就是这样,它不断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生命的本质与意义的所在。

 

如果说诗歌还有什么力量,那一定就是记述了从个人出发看到的恢弘的历史叙事,它与民族、文化、自然以及人的心理变化紧密相连。在“视点”栏目中,藏族诗人扎西才让的组诗《黎明时分》,让我想起了甘南那一片人间天堂:神圣的拉卜楞寺和桑科草原,静静流淌的桑多河和醇香浓郁的青稞酒,还有那眼里闪烁着星星的藏族小女孩。在他的诗歌中,最初,奇异梦幻的“美人鱼”来到了桑多河畔;人们在充满着“琥珀”“珊瑚”“玛瑙”的“花香世界”中“还俗”与“修行”;诗人的人生和桑多镇的历史交错着,凝结在妻子所酿的那一碗青稞酒里,这一碗酒里仿佛也装满了诗人对妻子的“枕边夜话”;之后,桑多镇又来了一批像“野兽”一样的人们,开始在这里栖息繁衍,爱与恨互相缠绕,离开与留下变成了桑多人命运的“变形”与“重叠”,他们从“度母”那里领来的孩子,就如同历尽千险的“祖先”回来了,和解了一切矛盾与冲突;现在,我们在桑多镇所看到的是“画中的男人”和“美少女阿卓”,只有那孤独的、忧伤的“沉睡者”记录着大夏河发生着的一切。诗人精心绘制了一幅奇幻神秘的、充满藏传佛教神圣感的地域历史长卷,拥有广阔原野的大气和浓郁的民族情怀,更盈满了生命的庄严感。

 

同样有着民族风情的组诗还有“方阵”栏目里诗人冯娜的《寄北》,但与诗人扎西才让所描绘的大夏河历史长卷不同,80后女诗人冯娜在一开始就放眼整个北方草原,从蒙古呼麦开始,诗人将家乡和草原、暴雪和霜冻、山岭岩崖和星辰火光全部融进了蒙古人那天生有故事的喉咙里;《无证之罪》让我想起了诗人北岛那首著名的《回答》,诗人说“我曾在冬天取走了一个人的誓言/被爱的人,早就学会了作伪证”,这是一种带着利刺的温柔,就像在假相之间游走着真实一样;诗人“在黑暗中凝视一个醉酒的人”,却听见了他血液里“解冻着一个酒精的缪斯”,催生着无数艺术的灵感;然而,北方有北方被述说的经历,南方也有南方的宁静,时光,在“裁缝的手指间悄悄溜走”;在浪子的旅行之间,“审视着浪子的无数个念头”,却也在沿途的风景里“躲闪着自己的灵魂”;视角从北往南,诗人带我们来到江南,有菱角,有庙会,更有画舫、歌姬和琵琶,在诗人营造的典型场景里我们切身感受着江南雨纷纷的“星宿婉转”;然后,我们随诗人来到了《赝品博物馆》,从那些混杂着真真假假的物件中,我们知道了人类“在平行的时空里我们有过相同的心事”,时间的真实穿透着所有赝品的存在;我们在“留下来的东西”里体会着“抓不住的东西”,藏族的天葬和朝圣的跪拜,跳动的“篝火”、飞天的“壁画”、还有从异域来的“养蜂人”,他们“讲述着同一个故事”,我们从冰冻的艺僧之手和鲜艳剔透、生动绝妙的酥油花,参透了身体与灵魂之间那珍贵的联结点。诗人冯娜用极为深刻的思想和富有理性逻辑的诗句表达出即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身体语言,它的本质却在于叩问灵魂,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形式与本质正如身体与灵魂。

 

本期“每月诗星”栏目诗人罗铖的组诗《爱情是后来的事》吸引了我,与紧随其后的向卫国对这组诗的解读稍有所不同,笔者认为诗人罗铖的这组诗读来清新乐观,对生命、生活充满了热爱,语词和意象运用巧妙,自成风格。《记梦》中“满树青梨”的青涩象征着孩童的视角,诗人看到了象征年少无知的莽撞懵懂的“野马”和还在“饮酒”的“祖母”,仿佛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在梦境中重现。《清风明月夜》中诗人一连用了“深山”“白云”“江边”“花朵”“渔歌”“星辰”六个意象,来描述心境的开阔和不悲不喜的人生态度,但另一方面也有“倚栏赏月”“弹箜篌白露生”这样的怀古情调,所有的景都是诗人的心,诗人用景物营造了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在《抛荒的稻田里没有鱼》中,诗人用“枯黄的稻田”“雪白的白鹭”进行颜色对比,用“拾荒者扔石头”的动作来描述“众鸟齐飞”的“躁动”心理变化,从宁静平和到波动不安。《闲谈》里,诗人用《圣经》中“苹果树”的典故来说明“爱情”这一主题的不朽。那些旧时光里的信件,在字里行间隐藏着太多情绪,偶尔重温,也能引起共鸣,证明着爱情的永恒与时光的流逝。面对爱情,也许每个人都一样,每当《想说点什么》时,那些到嘴边的话却往往都变成了手里的一碗酒或者一夜的星辰,最后以无言落幕。在最后《我爱着》里,诗人用“故乡的春天”“四月的黄昏”“错综的街巷”“高耸的楼宇”来说明即使时光流转,即使生命脆弱,但生命本身依然美好、温暖,诗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明朗和充满光芒的,诗人认为“无数的爱都是斜倚的一种”,从残酷流转的时光中凭着那一点充满希望与甜蜜的指引勇敢并坚守着。

 

5月的上半月刊里,“国际诗坛”栏目中选取了英国桂冠诗人安德鲁·牟申极为精彩的七首诗;“当代诗词”栏中着重体现了当下的时代特征,有诗人李慧英的《喜迎十九大》诗歌与书法作品来记述和庆祝这一重大历史性时刻,并聚焦了诗人沈鹏的诗歌和对诗人诗歌的品析文《榜上无名月色寒》;从“诗林撷英”栏目中我们看到了当下诗词创作的异彩纷呈。

 

在下半月刊里,“诗坛新芽”受到很大关注,“发现”栏目重点推荐了年轻诗人立扬的组诗《晨雾》;而“锐评”中以正方罗小凤的《如何实现日常生活与精神喻指的转换》和反方伍明春的《话语的滑行和诗意的涣散》对立扬的诗歌进行了深刻地品析评论;值得注意的是,“双子星座”栏目所关注的是当下诗坛有潜质的青年男女诗人,并附有两位诗人对自己诗歌进行解读的随笔;“银河”栏目则汇聚了诗坛“群星”,尤其注重发掘诗坛新人。《诗刊》还特别关注校园诗人,为中国诗坛今后的长足发展储备坚实的力量;“诗旅一带一路”栏选取了同一个主题“海南”的多首诗歌,各有特色;“茶座”则选取了诗人臧棣的《诗是一个生命事件》,文章叙述了作者对诗歌的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最后的“E诗歌”最有趣,也最贴近生活,将诗歌与网络相连结,每期选取几个省份,择优推荐,另有精心挑选的“中国诗歌网”推荐的诗歌来扩展诗歌的版图。

 

正如《诗刊》本身所呈现的,诗歌如生命一般,孤独辽阔又灿烂多元。

 

本文来源:http://www.biosite.cn/show/24/33938-1.html